苏州白马涧龙池“绽放”桃花水母
在苏州高新区境内的白马涧龙池,许多“桃花水母”在白马涧龙池里自由地游动,这些直径大约在0.1厘米至1厘米之间的透明生物,在碧绿清澈的水中显得柔软轻盈,姿态非常优美。
“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数亿年,出现时间比恐龙还早几亿年。“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桃花水母”呈白色透明状,生长于温带淡水中,直径大约在0.1至1厘米之间,“桃花水母”身体晶莹透明,在水中游动,状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其形状如桃花,故得名。它的伞体不停地收缩与舒展,将下伞腔内的水压出体外,借此朝相反的方向缓慢游动,在水中游动姿态优美。古老而珍稀的“桃花水母”是一种腔肠动物,其珍贵度可媲美大熊猫,堪称是全球惟一生活于淡水水体的水母物种。研究专家指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桃花水母为何会出现在白马涧龙池内?据苏州林业局专家介绍:“桃花水母属刺胞动物门,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的生活史为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而成,螅状体对环境要求极低,而一旦分离出水母则对环境和水质要求很高。环境适应时,螅状体便自然分离出水母;环境不利时,螅状体便长期吸附于水下或岩石缝中世代生存下去。由于桃花水母出现时间一般较短,它们多在气候适宜时节出现。
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白马涧曾是吴王养马之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如今尚有饮马池、谢越岭等众多珍贵遗址。白马涧内以其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著称于世。早在2002年,桃花水母曾经出现过,但当时发现的数量非常少。而此次,众多的“桃花水母”同时现身龙池,水面四周就已依稀可见,成片的“桃花水母”簇拥在一起,层层相叠在水里。出现如此多的“桃花水母”,这让在场的游客非常惊讶。由于“桃花水母”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在那些水体清澈,绝无污染的环境里才能生存。而据记载,白马涧龙池水域的地质年代已有1.5亿年以上,龙池的水全部为天然雨水和泉水,清新纯净,远近闻名。
由之摘自《扬子晚报》2011年8月9日A10版
2011年8月17日·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