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箸议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茅屋箸议 > 无乐斋日记 > 正文
  • 上一篇:无乐斋日记——女儿回家
  • 下一篇:无乐斋日记——难以承受的教育
  • 无乐斋日记——遁世者塞林格仙逝(发布于2010年03月10日,阅读次)

    无乐斋日记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于美国当地时间2010127,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一岁。塞林格的儿子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上述消息,并称父亲是自然死亡,遵其遗嘱,不办葬礼。

    第一次知道塞林格是在八十年代初,一个中学同学告诉我,他有一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然后我借来一读。那时的小说还是非常的稀缺,出版社忙着整理出版曾经被禁锢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图书馆也只是刚刚开禁但很多名著存量有限,所以能得到一部小说尤其是好小说弥为珍贵,往往是一两天就读完一本书,因为后面还有等着读这本书的人。那时的阅读欲望,犹如我每当枫红叶金的季节,三日没有螃蟹上桌,酒亦无味一样……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而且是一个极为糟糕的中学生,三次被学校开除的他又面临再次被开除却没有任何的悔悟之想。他曾对妹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他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中把“大人”的精神世界描绘得虚伪肮脏,颠覆了主人公对“大人”的敬畏——原来道貌岸然的师长们,都是些伪君子。

    当我一口气读完这部小说以后无限惆怅,原来成年人的世界完全是建立在孩童的单纯天真之外的,原来不“干净”的东西全在“大人”们的世界里干净地躺着呢!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第一次展现在我的面前,也第一次让我厌恶“成熟”这个词,我不想长大,不想丢失本能的我——一个永远稚拙稚气的人,也许是最“绿色”的。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句话出自一首诗,是不是彭斯的已经不能肯定了,但作者塞林格的遁世情怀已然袒露,纯粹田园式的世外仙境让塞林格流露出逃避混沌现实社会的梦想。以至于成名后他果真隐居到乡下,购置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别墅,并在自己的房子里,特地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家人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而无孔不入的媒体,塞林格全都拒之门外,甚至少有作品继续问世。这便是塞林格,一个“与世隔绝”的遁世者。

     

    由之

    201026于海上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