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箸议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茅屋箸议 > 无乐斋日记 > 正文
  • 上一篇:无乐斋日记——心系灾情,倾力救灾!
  • 下一篇:无乐斋日记 "离奇梦想" ……
  • 无乐斋日记——珍惜思想者(发布于2008年05月03日,阅读次)

    无乐斋日记

    假如一个社会只有一种声音,那肯定是非常恐怖的社会;假如是神圣的东西,任何思想语言都无法撼摇神圣。也就是说,假如语言可以动摇的东西,那么原本就不神圣。

    51的《南方周末》让我知道有个林昭女子,因为“断难再从人变为猴子”而死不认错,而且是北大唯一不认错的右派,于是,1968429在上海被秘密枪杀,时年不到36周岁。1958年,当她用微弱的力量试图阻止由于大跃进等因素造成的悲剧蔓延时,终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狱。其父彭国彦受过英国教育曾经在国民党时代有过从政经历一直清廉洁身却被林昭骂为“反动官僚”直到林昭成为右派,才与父亲有了更多的交流从而对父亲产生了愧疚继而敬仰。然而林昭第一次被捕入狱后,父亲彭国彦选择了自杀。

    因为思想因为语言而被剥夺生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或许并不少见,少见的倒是一个罗马皇帝的原则:上帝觉得自己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自己会照顾自己的。也就是说,你教皇少瞎参合,你当政者别借亵渎之名草菅人命涂炭生灵。我想起二十几年前读到房龙的《宽容》那部关于宽容的人类思想史,你简直难以想象“思想”是如何被“偏见”扼杀的——为了维护体面的地位,为了加强神圣的权威,古今中外的最高统治者无不动用生杀大权以获取思想的统一。房龙在书中写到:“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里,既然生存之谜深奥得只有一条路才能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其实问了也白问,仅仅为了说几句真话而且不愿违心“反悔”,林昭被枪杀了。当然林昭的死使当道者获得了“神圣”,因为再也没有人敢“反革命”了。可是,“反革命”或许也是一种“革命”为什么不呢?假如把右派的言论集中起来我更加相信,是对当时的社会最为彻底的“革命”言论。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在她成为右派、自杀获救后愤怒地质问:“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政府去保释‘五四’被捕的学生,现在他们却把学生送进去,良知何在?天理何在?”,尤其是早在1962年,林昭就意识到人民公社不符合国情应当“耕者有其田”,主张私人办厂允许私人开业甚至,提出要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招商引资,不惜借外债加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估计可能是右派后受其父亲的影响,否则一个青年女子绝难想象有如此宏观的经济发展头脑,可想而知,其父彭国彦应该是个人物!其实林昭一直在考问当时的北大校长陆平:北大传统在哪里?当传播社会精神理念的高等学府也没有了独立之精神,校长已不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这是非常可悲的甚至残酷的现实。

    林昭有个说法:祖先已从猴子变成人,所以我决不会再从人变回猴子的。思想是人独有的财富,林昭不想失去自己的精神。珍惜思想吧,人类!

     

    由之

    200853于无乐斋

     

    2008-5-3 23:11:40发布

     

    P.S.

    1、参见《南方周末》20085124版“读林昭十四万言书”

    2、“一个罗马皇帝曾经定下著名的原则:宗教是人与上帝之间的事,上帝觉得自己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自己会照顾自己的。”(房龙《宽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9月出版P303

    3、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里,既然生存之谜深奥得只有一条路才能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房龙《宽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9月出版P396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