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箸议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茅屋箸议 > 无乐斋日记 > 正文
  • 上一篇:无乐斋日记——文化教育问题……
  • 下一篇:无乐斋日记——牵挂子皮……
  • 无乐斋日记——余虹之死(发布于2007年12月08日,阅读次)

    无乐斋日记

    吃着早点,看到《扬子晚报》刊登人大教授余虹坠楼身亡的消息,很是惋惜。“在正午,一个尼采式的时间,他从高空坠落,像一片落叶?抑或一只小鸟飞翔?”史诗般的平静。

    余虹走得相当平静,在给人大文学院院长的遗书中称,在人大的经历是“最有意义的几年”,这最有意义的几年竟然终结了他生命的意义,凄婉无限。让我想起当年谭嗣同的流血一幕,只为唤醒沉睡的狮子,悲壮惨烈。

    三个月前余虹在他的博客上感言:“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活。”

    生活确实很难,尤其是有特立独行思想的人,但无须苟且偷生的活法很多。我相信庄子说死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更愿意理解为生不过是死的一种形式,既然如此,何苦在“最有意义”的时候,了结生命?没有思想的人充满了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虽然他们仍然以知识分子自居但你一个人的生命能够了结吗?我不知道人大文学院院长是何许人也但我听过人大校长纪宝成说的话而且认为他还是能说话的人所以我,很想听听对于余虹的死,人大是不是有责任因为知识分子生活的空间你纪宝成是怎么理解的王小波也死了!

    余虹真的很平静很平静以至于他将全部的藏书“捐给文学院”,“祝福所有的朋友”,“如果有来世,愿一起工作”,那境界轻得都不知道怎么去体验。很想知道纪宝成看到这样的遗言是怎么想的——国人知识分子的命运就该如此?

     

    由之

    2007128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