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中报碎语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字林中报 > 叚左人箸议 > 正文
  • 上一篇:由忠犬八公说起……
  • 下一篇:细微之善举
  • 碎语知识与文化(发布于2025年04月29日,阅读次)

    碎语知识与文化

    因球而伤左脚,每日打球时间,便在书房消遣。翻翻闲书,读读话本,忽然有了一种失落,好像自己成了没文化的人。比如“洛阳田”三字,以为是洛阳的田,其实,那是一个姓徐名洛阳的私田,和洛阳没啥关系;比如,“糟糠不下堂”,啥意思呢?其实包含了一个故事: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寡居的姐姐湖阳公主许配给大司空宋弘,不料宋弘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而拒之,汉光帝感叹“事不谐矣”,不仅未“加罪”宋弘,而是更加敬重。据传,古代婚姻制度中有“三不去”原则,妻子为公婆服丧尽孝者不得休,贫贱时娶妻富贵后不得休,妻子无家可归者不得休。这是文化罢。
    辜鸿铭说,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不过现在的我们,生活是在混沌中,语言皆在“知识”中,说到无知,大抵是因为不识西人的“知识”吧,而与文化没啥关系。
    知识,也许和目的性、实用性、排他性,从而导致趋利性相关联。西人世界的趋利性,或许从“知识”的层面可见一斑,比如西人的“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就具有知识可以“趋利”的性质,而且还应该保护“趋利”。所以国门一开,学堂兴起,知识灌输,文化边缘。世风重利由此熏陶九州,风靡海内,一时间,文化湮灭了。
    记得《老残游记》里有过一段描述,说旧朝的烟馆里,吃烟场所灯的设计和制造极其合理可用,“可惜出在中國,若是出在歐美各國,這第一個造燈的人,各報上定要替他揚名,國家就要給他專利的憑據了。無奈中國無此條例,所以這叫太谷第一個造燈的人,同那壽州第一個造斗的人,雖能使器物利用,名滿天下,而自己的聲名埋沒。”换句话说,也许在华夏的世界里,“知识”是共享的吧。所以现今一个deepseek横空出世,来个开源,惊吓了西人。
    有时候总觉得奇怪,既然普世,为何去保护“知识”垄断?而不是去普惠人类?或许“普世”只是一个狗皮膏药,唬弄一下无知的人,以此“垄断”全人类。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西人为了更好地趋利,鼓励趋利,使西人的价值观发扬光大,更为便捷地从“无知”者那里掠夺财富?西人的世界是重知识轻文化,尤其是近现代的西人世界,应该是事实。他们的文化在哪里,不甚明了——也许,宗教是他们唯一的文化?
    文化,具有民族性,根植于国民的精神世界,若中国人没有中国的文化,不知道是不是还能称为中国人。好比米国人,虽然文化根底极浅,却在短短的历史时间内,不仅造就了米国文化,而且无限影响着全球——所谓影响,那是比较平和的说法吧。八十年代,子皮曾经读过一本小册子,作者是日本人,据说他的书极其畅销,按照现在的表述,作者应该是属于“网红级别”的“大V”,他有一些很值得自我标榜的习惯,比如因为一个字或者词不认识,就在上飞机前买一本字典,等到下飞机的时候,他就把字典扔掉了。他的理由是,这本字典已经解决了他困惑,既然解决了他的问题,字典的价值已经体现,就不需要继续陪伴他的旅程了。在他的那本小册子里,说到一个话题,就是米国文化的侵入,无孔不入。比如影视作品,无时不刻地在传播米国的文化,他举了一个例子:system(系统)。一集电视剧开场,总会有一个看上去难以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一些具有非凡能力的超人组合下,经过不择手段的千难万险,任务完成了。他说,在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这个过程,就是系统,而这个过程几乎可以挑战任何底线,只要妨碍任务的完成,都可以打破。可怕的是,这种文化“侵入”,已经非常成功地占领了“愚昧”的、“落后”的、“专制”的天下,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无数人已经奉米国为“祖宗”了。
    “愁愤徒满胸,嵘𡵓不能齐”。

    乙巳暮春
    由之碎语于海上无乐斋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